如今,怎麼吃的養生科普越來越受人關注,但飯後養生的科普知識卻鮮為人知。明代醫家龔居中在其養生專著《福壽丹書安養篇飲食》中對飯後養生有這 樣一段描述:食畢,當漱口數過,令人牙齒不敗口香。每食訖,以手摩面及腹,令津液通流。食畢,當行步躊躇。講述了飯後要做的三件事:漱口、摩面腹和躊躇行 步。那麼,讓我們來看看老祖宗留下的飯後養生經。


飯後漱口防牙病,鹽水茶水是知音。


飯後漱口比晨起和睡前刷牙更能保護口腔。飯後漱口可清除口腔內食物殘渣,對預防蟲牙、牙周病有較好作用。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口腔科主任周俊波介 紹,口腔裏除有害細菌外,還有有益菌群,長期使用有殺菌作用的漱口水,易導致口腔內菌群失調,不利於口腔健康。鹽水和茶水漱口的效果最好。尤其是茶水,茶 葉中的兒茶素停留在口咽部黏膜上,能防止流感病毒和黏膜結合,預防流感。


漱口時,先將少量茶水含入口內,緊閉嘴唇,上下牙自然張開,鼓起腮幫,使液體通過牙間隙區。再鼓動兩頰及唇部,舌頭自然擺動,使溶液能在口腔內充分接觸牙面、牙齦及口腔黏膜表面。利用水的衝擊力反復沖洗口腔,然後吐出。


飯後摩面又摩腹健齒益胃通腸路。


每食訖,以手摩面及腹,令津液通流。津液一是指水穀津液;二指唾液。食後按摩腹部,有助於胃腸蠕動和腹腔內血液迴圈,還有益於增強胃腸功能。以臍部為中心,以掌心摩腹,慢而輕柔地順時針按摩,以腹部微微發熱為度。


以手摩面即乾洗臉,摩面到臉頰時,唾液腺會受摩面刺激產生液體。唾液的基本生理功能是濕潤和清潔口腔,消滅產生齒垢的細菌,溶解有害牙齒的物質,軟化食物便於吞咽,還能分解澱粉,幫助消化。


摩面方法很簡單:起床時,面向正南坐,閉目凝神片刻。兩手掌摩擦發熱,以手掌按摩面部,貼著額頭中部,向下平抹面部至下巴,再從側面向上平抹至額頭,以面部慢慢有熱感為度。需要提醒的是,對於高血壓者,從上往下按摩面部較好;低血壓者,從下往上按摩面部為宜。


行步躊躇於飯後精神舒暢遠煩憂。


吃飯後隔30分鐘適合漫步行走,有助於消化,促進新陳代謝,預防肥胖,改善睡眠品質。百步並不是說一定是走100步,國外研究發現,對大多數人 而言,高於每分鐘120步的健步走,對身體才有明顯的鍛煉效果。此外,早晨起來後飯前漫步一會兒,有利於腸胃蠕動,但要注意步幅不要太大,否則會引起小腿 和臀部肌肉酸痛。


老年人和體質較弱者,每分鐘約走六七十步;長距離健步走者,男性每分鐘走八九十步,女性七八十步;身體素質較好的每分鐘可行一百二三十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ltershltjeh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