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早產兒出院後即開始給予按摩、體操、運動訓練和早期 物理康復,就可以降低早產兒腦癱發生率。一項由全國29家醫院協作開展的研究日前得出結論:通過經濟、簡單易行的方法,可以避免2/3以上腦癱患兒產生, 即每年可減少3萬個腦癱患兒。最新資料顯示,早產兒發生率為7.8%。我國每年出生約2000萬新生兒,每年出生約150萬早產兒。按早產兒腦癱發生率 29/1000計算,每年產生4.5萬餘名腦癱兒。 


   腦癱的家庭康復-上肢按摩法


 一、上肢按摩法
  (一)、雙臂相交
   患兒呈仰臥位,醫生兩手握住患兒雙手,大拇指輕壓患兒勞宮穴,食指壓合穀穴,中指壓大陵穴。使患兒雙臂外展,手心向上,在胸前雙臂緩慢交*,使雙肘關節相交後再緩慢恢復原狀。如此反復40-60次。該法適應於上肢痙攣、肘關節屈曲、前臂內旋、外展、雙拳緊握的患兒。
  (二)、松肩法
  術者使患兒雙手置身體兩側,術者大拇指壓患兒勞宮穴,食指壓合穀穴。固定左側上肢,使右上肢儘量緩慢伸展、上舉過頭頂後,再緩慢恢復原位固定。左側上肢也同樣緩慢伸展,上舉過頭頂後再恢復原狀。如此反復40-60次。
  (三)、雙手叩肩法
  術者使患兒雙臂平行于雙肩,雙手掌心向上,醫生雙手指壓穴位(勞宮、合穀、大陵),使患兒雙臂重疊雙手觸及雙肩,再緩慢恢復原位。如此反復40次。適用於肘關節活動障礙。
  (四)、抬肩屈肘法
  術者手握患兒前臂,使其雙手向下,向上推與體幹相平,肘關節呈90度,再緩慢拉直恢復原位。如此反復40次。適用於肘、肩關節障礙。
  (五)、松腕法
  使患兒雙臂外展,外旋後,推拿者雙手大拇指推拿患兒手掌部,由手心向大魚肌,小魚肌方向推進。以緩解手掌內大小魚肌痙攣。再沿拇、食、中、無名指的掌面,由指根部向指端推拿。以矯正手指屈曲攣縮。最後使腕關節做屈伸被動活動40次。以防治腕關節屈曲畸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ltershltjeh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