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不單單是可以健身,而且還能在減肥方面有一定的幫助,現在越多的人發現這點,養生也就變得更多人養生,那麼按摩哪些穴位可以預防感冒呢?


感冒是生活中一種常見病,那麼怎麼預防感冒效果好呢?中醫推薦穴位按摩法。其中人體有幾個穴位,經常按摩可激發體內免疫功能,從而減少感冒的放生,以下為您介紹這幾個預防感冒的穴位,您不妨經常按摩試試。


一、點揉風池穴


按摩手法:風池穴位於頸後枕骨的下緣,距離耳朵後部約兩個手指寬的一凹陷處。兩手拇指點住風池穴,用指頭用力揉動數十次。


作用:能起到清熱疏風解表的作用,特別適合風熱感冒。


二、揉大椎穴


按摩手法:該穴在頸後正中,一個較大的骨頭突起的下緣,即第七頸椎棘突的下緣。用一手食、中兩指,用力按住大椎穴,揉動100—200次。


作用:可起到預防和治療感冒的作用,特別適合治療感冒後高熱不退。


三、拿肩井穴


按摩手法:肩井穴在頸到肩端的中部,肌肉較豐富的地方。兩手拇、食、中三指分別拿對側的肩井穴。拇指在前,食、中指在後,提拿10次即可。


作用:能起到疏風散寒解表的作用,特別適合風寒感冒。


四、點揉足三裏穴


按摩手法:小腿外側上端有一個突起的骨頭名叫腓骨小頭,在這個骨頭突起的前下方約三個手指寬處即是足三裏穴。用一手食、中兩指,用力點住同側足三裏穴,慢慢揉動數十次。再用另一隻手點揉另一側的足三裏穴。


作用:足三裏是強壯穴,有疏風散寒、扶正祛邪的作用,可調節機體免疫力,預防感冒。


因此按摩上面四個穴位可以有效的預防感冒的發生。



saltershltjeh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女性生活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身體方面的小問題,比如走路多的腳痛、小腿腫脹、腰腿疼痛……那麼面對這些煩人的小問題應該如何解決呢?就讓中醫按摩來幫幫忙吧!


1、陽池——打電話時也護腕


在中醫中,許多穴位是兩兩相對、互相匹配的。陽池穴和大陵穴就是這樣一對穴,都在手腕上,一前一後保護著腕關節。


關節是身體當中活動最多的地方,也是最容易磨損的地方,尤其是手腕。打電話時可以按摩這兩個穴位:用肩膀夾著話筒,站起來,一手刺激另一手的穴位,既避免了久坐的壞處,還可以保護手腕。


穴位一點通:陽池穴和大陵穴分別在手腕的背面和內面,也就是腕背橫紋的中點處。


2、太白——走累了幫腳解乏


很多MM逛了一天街發現腳部疼痛,回家就脫掉鞋捏捏腳。其實,這個時候刺激腳掌前面的太白穴,效果會更好。


刺激這個穴最好的辦法不是用手按摩,而是脫掉鞋襪,將腳立起,用另一隻腳的後跟來踩踏。


這是因為,除了腳部更好使勁外,是取身體左右平衡的原理。身體長得很對稱,左右腳、左右手都是兩兩相對的,就像天平的兩邊。在按摩時,有意識地用身體的一側來按摩另一側,可以更好地調節身體的平衡。


穴位一點通:將一隻腳擱在另一條腿上,會看到腳部中心有一條橢圓形的弧線,這就是足弓。這個弧線的起始點,就是太白穴所在位置。


3、陰陵泉——説明腿部消腫


很多辦公族上了一天班後,會發現自己的小腿腫脹。這是小腿長期在同一姿勢下,氣血無法順行而導致的腫脹。這時候要用小腿消腫穴”——陰陵泉。


每天在這個穴位刺激3~5分鐘,讓氣血順利通行。另外,盡可能不要長期保持同一個姿勢,有利於全身的氣血循環,避免身體的僵硬。


穴位一點通:膝蓋內側橫紋向上,會摸到一個突起的骨頭,順著骨頭的下方和內側摸,會摸到一個凹陷的地方,這裏就是陰陵泉所在位置。


4、委中——緩解腰背痛


腰椎間盤突出、腰腿疼痛、肩膀麻木,包括後背筋膜炎等,都可以按揉委中穴。膀胱經的濕熱水氣在此聚集,按揉此穴可以分清降濁。


此外,肩周炎患者還可試試把右手指從後背儘量對左手指尖,再反過來。通過這樣交叉,類似搓澡的動作,對緩解疼痛效果很好。


穴位一點通:患者應採用俯臥的取穴姿勢,委中穴位於膕橫紋中點,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腱中間,即膝蓋裏側中央。


5、曲骨——消除前列腺炎尷尬


曲骨穴和膀胱泌尿系統的關聯最大。但凡與之相關的疾病,如通利小便、調理月經等,都可以找曲骨穴,是治理下焦疾病的一個重要穴位。


每天按摩曲骨穴50100次,可以很好地緩解前列腺的壓力,解決尿頻尿急等小便問題。


穴位一點通:在小腹部,由肚臍從上往下推,會觸摸到一個拱形的骨頭,這塊骨頭就是恥骨,在這個拱形邊緣的中點的位置就是曲骨穴。


6、內關——改善心臟功能


心痛、心悸、胸痛是中老年人常見疾病。有這樣一個穴位,經常按摩就可以起到一個保護心臟的作用——內關穴,能夠寧心安神、理氣止痛,還可以治療暈車、暈船等,對懷孕前3個月噁心、嘔吐的妊娠反應療效也很好。


沿著手腕上下方向或用硬幣側輪滾動按揉,每天按揉半小時。


穴位一點通:內關穴位非常好找,在腕橫紋上面兩橫指,我們稍微用點勁,有兩個大筋,在兩個大筋之間就是內關穴,輕輕按壓有一種很酸脹的感覺。



saltershltjeh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醫指出,經常按摩雙耳增強體質,耳朵對應著五臟,經常按摩耳朵有利於增強體質,耳外緣為軀幹及四肢,內側是內臟器官。


揉按耳朵的不同部位,就能對其所對應的軀體或內臟器官,起到保健作用。中醫講腎開竅於耳,因此,做好耳部保健,對強腎效果更好。


向上揪揪耳朵,可以調節和促進人體各系統生理功能,有益於增強體質;輕揉雙耳並摩擦,可疏通經絡,對腎臟及全身臟器均有保健作用。


還可以摩耳廓,以食指貼耳廓內層,拇指貼耳廓外層,相對捏揉,直至發熱,對腰部保健有一定好處。


向下拉耳垂,可先將耳垂搓熱,然後再向下拉耳垂15—20次,使之微微發熱即可。用食指、拇指提拉住耳廓,自內向外提拉,牽拉的力量以不痛為限,可治療頭痛、頭昏、神經衰弱、耳鳴等疾病。


知道了經常按摩雙耳增強體質,按摩耳朵應用力輕柔,通常以揪、揉、拉為主,時間以5分鐘為好,不要超過10分鐘。



saltershltjeh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敲擊腳底


每天晚上睡前用拳頭敲擊腳底,可以消除一天的疲勞,促進全身血液迴圈,使內臟排毒功能增強,使體內血管的排泄功能暢通無阻,加快燃脂速度。正確方麗是以腳掌為中心,有節奏的進行,以稍有疼痛感為度,每只腳100次左右,運動完成約2分鐘。



2.雙腳晃動


全身血液迴圈不佳,就會發生內臟功能失調和內分泌失調的現象,會出現體能毒素不能及時排除,新陳代謝速度過慢造成脂肪堆積,出現肥胖。簡單的腳局部刺激便可以促進血液迴圈,加快新陳代謝速度。仰臥在床上或地板上,先讓雙腳在空中晃動,然後像踏自行車一樣讓雙腳旋轉。持續2分鐘,全省血液迴圈立即通暢,燃燒脂肪,且有助於改善睡眠。


3.赤腳行走



此方法最大的優點是使掌心得到鍛煉的機會,掌心是保持人體平衡的重要部位,行走時盡可能讓掌心得到刺激,可嘗試走卵石路,或在家中準備一塊帶圓潤突起的席墊。讓五指分離運動也是赤腳行走的一大優點,為了減肥和身體健康,在家中盡可能的讓雙腳從鞋襪中解放出來,赤腳行走。堅持2分鐘即可。



4.揉搓腳趾


揉搓腳趾不僅瘦身,還有增強記憶力的作用。可以用雙手抓住雙腳的大趾,作圓周揉搓,每天揉搓數次,每次2分鐘,也可以用手作圓周運動來搓小趾外側,由於記憶力是與小腦相關的,而小趾又是小腦的反射區,所以揉搓小趾有助增強記憶力。揉搓2分鐘。



5.腳底按摩


讓雙腳合攏起來相互摩擦,使血液迴圈通暢,待腳步感到溫暖,便可以在短時間內加強體內排毒燃脂功效。方法是仰臥在床上或地板上,抬起雙腳用力相互摩擦,如果雙手同時進行摩擦效果更好。只要用力摩擦20次左右即可,約2分鐘。此方法同時還有助於睡眠。



saltershltjeh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眼部肌膚最容易出賣年齡,聰明的MM一定知道要用眼霜來保養。但有些女生在使用眼霜後,眼底會長出一些白色的小脂肪粒,就認為自己使用的眼霜過油,其實這並不一定。有時是因你擦眼霜的手法不對,無形中塗得過多,而產生油脂粒。塗眼霜的最佳手法應該是將一顆黃豆分量的眼霜沾在左右手的無名指上,互相摩擦均勻,再由外向內在眼部輕輕點上。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因摩擦而變暖的眼霜易於皮膚吸收,塗得也更均勻。下面就為大家介紹3招有效改善眼部鬆弛眼肌的方法,每天堅持,眼部肌膚的問題就能逐日減輕啦。


緊致眼肌第一招:提拉+抗老眼霜 強力杜絕眼紋


老化煩惱多:對於20多歲的肌膚,眼部肌膚已經開始老化,眼紋也會隨之出現。加上肌膚鎖水能力下降,眼部問題就更明顯。面對環境變化,眼霜絕對是保護眼部肌膚的第一投資品!


眼霜最有效:手溫就是最棒的吸收促進劑。在按摩完眼周後,可以搓熱雙手,利用溫熱手掌覆蓋眼窩約10秒鐘,這樣不僅能放鬆眼部肌理,也可以幫助養分的吸收。只需一款眼霜就能高效解決多種眼部肌膚問題,杜絕眼紋不在話下!


緊致眼肌第二招:加強眼部保濕,填平乾燥眼紋


眼部超缺水:根據研究指出,氣溫每下降一度,皮膚的油脂分泌也會減少10%,皮膚角質層的含水量也會跟著減少,眼部乾燥、粗糙等狀況都會浮上臺面,出現眼紋。加強保濕可以說是秋季眼部護理的重頭戲。


加強保濕就對了:在保養品的選擇上,根據夏季特有的炎熱,與季節交替容易造成刺激敏感,建議可以選用滋潤效果較佳的眼部護理產品;另外,洗臉過後一定要儘快擦上保濕眼部產品,讓眼部肌膚維持保水度;想要加強保濕也可以利用保濕眼膜、凍膜來修護眼肌。


緊致眼肌第三招:徹底加強按摩,讓眼部恢復活力


加強按摩好處多:眼睛的肌膚最薄弱,所以眼部的保養絕對不容忽視。眼部按摩能讓眼部血氣恢復迴圈,不僅在使用眼霜時按摩,平時做其他部位按摩也能間接刺激眼部肌膚。


明亮眼睛和眼紋說bye:徹底加強按摩,讓血氣恢復迴圈,搭配運動及正常睡眠。擦眼部保養品的時候稍微按壓,讓眼睛的血液流通,就能變明亮很多,眼紋也會隨著減少。像是洗頭時或是化妝前搭配頭皮按摩,從太陽穴包住臉部再往上提拉的方式,能間接刺激到眼部肌膚,看起來就會變得有精神。眼睛血液流通,充滿活力,杜絕眼紋不是問題!



saltershltjeh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日常的姿勢很重要,站立的時候,兩腿自然併攏,膝蓋繃直,上身往上挺直,肩胛骨後仰下壓,兩肩放鬆,手臂自然下垂,腰背板正,腹部的肌肉要時常緊張起來,儘量收緊,這樣腹肌就能受到刺激。


2、坐著的時候先調整好椅子的高度,也同樣要時不時注意收緊腹部的肌肉,上身坐直,兩肩放鬆,兩腿自然併攏屈膝,不要翹腿或隨意往前伸開。


3、在家裏掃除的時候,儘量蹲著掃地或吸塵,腰背充分往前伸展,腹部肌肉受壓,利用手臂收縮伸直地打掃房間,有很好的減肚子效果哦!


4、淺坐在書桌前,並與其相距一定的距離,雙腿屈膝展開至與肩同寬,大腿與小腿成90度直角,雙手扶著桌子。


然後利用腰力,令骨盆往後傾,保持腰背挺直不變,使得腹部肌肉受壓,屈膝的雙腿隨之抬起,兩臂拉直,兩腳離地後在空中保持數秒。


5、雙腿屈膝併攏地躺臥在地上,小腿適當地收攏,雙手抱住膝蓋。


然後雙腳往上翹起,雙手將膝蓋往下壓,令腹部肌肉收緊,還能促進血液迴圈,來回做5-10次。


7、雙腿併攏,膝蓋稍稍彎曲地躺下,兩手疊放,扶著腹部,上臂自然落於地面上。


然後腹部施力,仰起上身,令頭部、兩肩與後背依次離地,注意腹部肌肉不要放鬆,重複5-10次。


8、兩腿張開至與肩同寬地屈膝淺坐於椅子上,大腿與小腿成90度,上身挺直,收緊腹部,兩臂向下屈肘,舉起下臂,手掌向前。


然後往右後方扭腰,動作要緩,幅度儘量大,注意不要扭傷腰腹哦!同時雙手隨之扶著椅子靠背的頂部,保持姿勢4秒,再次轉回來,4秒後以同樣的方式往左扭腰4秒,這樣為一套動作,做5-10


9、翹腿坐於地上,腹部肌肉收緊,上身挺直並往後傾出,兩臂打開伸直,在左右兩側偏後的地方撐地,保持全身平衡。


然後左右膝蓋往左傾,利用腰力將股關節往左扭動,有右臀離地,保持上身扭轉的幅度不要太大,同時低頭,視線往左腳看,左右交替地扭腰,做5-10次。


1、舉高手臂,另一手的手指併攏,分別在左右兩側腹部上上下來回地用指腹輕擦按摩。


然後兩手手指併攏,分別從外到內,中央到側面同時往中間推壓。


2、兩手手指併攏,同時用指腹從骨盆的一側往上輕擦,一邊按摩一邊輕輕提拉,左右都按摩一下。


然後從骨盆上側到大腿根,用雙手手指併攏向下輕擦左右的下腹,將毒素與廢物驅走。


最後同樣是用指腹,以逆時針的方式打圈按摩肚臍周圍,改善便秘,腹部自然能變得平坦。




saltershltjeh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核心提示:根據中醫經絡學說,人的五指指尖各有經穴,而且分別與內臟有密切的關係,如果有一個指尖感到特別疼痛時,表示與此經穴相關的內臟已有了某種毛病。反過來講,如果你的身體出現了某種毛病,也可以通過按摩手指來治療。


【拇指】緩解:心臟疾病、過敏性皮炎、脫髮、喉嚨痛;


【食指】:便秘、食欲不振、胃痛、慢性胃炎;


【中指】:肝臟疾患、疲勞、耳鳴、頭暈;


【無名指】:感冒、咽喉疼痛、頭痛、尿頻、汗多、宮寒;


【小指】:肩痛、腰痛、月經不調、視疲勞、肥胖、失眠。



saltershltjeh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三個穴位,經常按摩,可以幫你去燥降火。下面咱們來看看是哪些穴?


內庭穴


  內庭穴是足陽明胃經的滎穴。滎穴可以說是熱症、上火的剋星。如果你有口臭、便秘、咽喉腫痛、牙痛、腹脹、吐酸水等不適時,可以多按內庭穴。


  內庭穴是在第二足趾和第三足趾之間的縫隙交叉處,每天早晚用大拇指點揉100次即可。


  合穀穴


  合穀穴最好找了,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虎口。合谷穴屬手陽明大腸經,中醫講肺與大腸相表裏,如果你有牙疼、耳鳴、眼睛紅腫、鼻出血、頭痛、咽喉腫痛、便秘、發熱、口幹,或者臉上的青春痘一個接一個不停地往外冒,就可以按合穀穴來消消火。


  這個穴位按摩起來也比較方便,因此沒有固定的次數,有空的時候按一按就可以了。


太沖穴


  太沖穴位於大足趾和第二個足趾之間的縫隙向上1.5釐米的凹陷處。由於它屬於足厥陰肝經,因此對肝火旺盛帶來的上火症狀效果非常好。如果把手放在太沖穴上,稍用力就會感覺非常痛,說明肝火比較旺盛,那更要多按摩這個穴位。


  具體的做法:在按摩太沖穴前,先用熱水泡腳約10分鐘,然後用大拇指從下向上推揉3分鐘即可。



saltershltjeh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拿按摩經濟簡便,因為它不需要特殊醫療設備,也不受時間地點氣候條件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實行;且平穩可靠,易學易用,無任何副作用,受到很多人的歡迎,不光老人常常回去醫院的理療室定期保健,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十分推崇中醫按摩。


  按摩的常用十七種手法:


  1.推法 2、擦法 3、揉法 4、揉捏法 5、搓法 6、按法 7、摩法 8、拍擊法 9、抖法 10、運拉法 11、拿法 12、滾法 13、刮法 14、掐法 15、彈筋法(提彈法)16、拔法(分筋法)17、理筋法(順筋法)


  按摩手法大致分為7類:


  1.擺動類手法:一指禪推法、各種振法、各種揉法、各種抖動法等。


  2.摩擦類手法:推法、運法、擦法、刮法、搓法、摸法、梳法等。


  3.擠壓類手法:按、點、壓、掐、捏、抓、彈法等。


  4、叩擊類手法:各種拍法、擊法、點穴法等。


  5.運動關節類手法;各種搖法、板法、伸屈法、端法、頂法等。


  6.複合類手法:推摩法、按揉法、振顫法、點按法、牽抖法、旋轉法、搖按法等。


  7.特定手法:胸外心臟按壓法、背法、踩躋法等。


  推法


  用手或掌等部分著力於被按摩的部位上,進行單方向的直線推動為推法。輕推法具有鎮靜止痛,緩和不適感等作用,用於按摩的開始和結束時,以及插用其他手法之間。重推法具有疏通經絡,理筋整複,活血散瘀,緩解痙攣,加速靜脈血和淋巴液回流等作用,可用於按摩的不同階段。


  ()方法與步驟


  1.用指或掌等部位著力於被按摩的部位上。


  2.根據推法用力的大小,可分為輕推法和重推法。選定力度後進行單方向的直線推動。一般推35次。


  ()動作要領


  1.輕推法時用的壓力較輕;重推法時用的壓力較重。作全掌重推法時,四指併攏,拇指分開,要求掌根著力,虎口稍抬起,必要時可用另一手掌重疊按壓於手背上,雙手同時向下加壓,沿著淋巴流動的方向向前推動。


  2.指、掌等著力部分要緊貼皮膚,用力要穩,推進的速度要緩慢而均勻,但不要硬用壓力,以免損傷皮膚。


  擦法


  用手的不同部位著力,緊貼在皮膚上,作來回直線的摩動為擦法。具有溫經通絡,行氣活血,鎮靜止痛,能提高皮膚溫度,增強關節韌帶的柔韌性等作用。輕擦法多用於按摩開始和結束時,以減輕疼痛或不適感。重擦法多插用於其他手法之間。


  ()方法與步驟


  1.用手掌、大魚際、小魚際或掌根部位著力於皮膚上。


  2.根據力量大小選擇輕重手法作來回直線的摩動。


  ()動作要領


  1.操作時腕關節要伸直,使前臂與手接近相平,以肩關節為支點,帶動手掌作前後或左右直線往返擦動,不可歪斜。


  2.按摩者手掌向下的壓力要均勻適中,在擦動時以不使皮膚褶疊為宜。


  3.擦法的速度一般較快,往返擦動的距離要長,動作要均勻而連貫,但不宜久擦,以局部皮膚充血潮紅為度,防止擦損皮膚。


  揉法


  用手的不同部位,著力於一定的部位上,作圓形或螺旋形的揉動,以帶動該處的皮下組織隨手指或掌的揉動而滑動的手法為揉;。具有加速血液迴圈、改善局部組織的新陳代謝、活血散瘀緩解痙攣、軟化瘢痕、緩和強手法刺激和減輕疼痛的作用。全掌或掌根揉,多用於腰背部和肌肉肥厚部位。拇指揉法多用於關節、肌腱部。拇、中指端揉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方法與步驟


  1.用手掌、掌根、大魚際、小魚際、拇指或四指指腹部分著力於皮膚上。


2.作圓形或螺旋形的揉動,以帶動該處的皮下組織隨手指或掌的揉動而滑動。


  ()動作要領


  揉動時手指或掌要緊貼在皮膚上,不要在皮膚上摩動,手腕要放鬆,以腕關節連同前臂或整個手臂作小幅度的迴旋活動,不要過分牽扯周圍皮膚。


揉捏法


  拇指外展,其餘四指併攏,手成鉗形,將全掌及各指緊貼於皮膚上,作環形旋轉的揉捏動作,邊揉邊捏邊作螺旋形地向心方向推進的手法為揉捏法。具有促進局部組織的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能增加肌力和防治肌肉萎縮,緩解肌肉痙攣,消除肌肉疲勞和活血散淤止痛等作用。多用於四肢、臀部等肌肉肥厚處,常與揉法交替使用。


  搓法


  用雙手挾住被按摩的部位,相對用力,方向相反,作來回快速地搓動的手法為搓法。具有疏經通絡,調和氣血,鬆弛組織,緩解痙攣,加速疲勞消除,提高肌肉工作能力等作用。適用於腰背、脅肋及四肢部,以上肢部和肩、膝關節處最為常用,常在每次按摩的後階段使用。


  ()方法與步驟


  1.雙手呈抱物形著力於肢體部位,挾住被按摩的部位。


  2.相對用力、方向相反,作來回快速地搓動,同時作上下往返移動。


  ()動作要領


  1.操作時兩手用力要對稱,動作柔和而均勻,搓動要快,移動要慢。


  2.運動前,若採用壓力大、頻率快而持續時間短的搓動,能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運動後,若採用壓力小、頻率緩慢而持續時間較長的搓動,能加速消除肌肉的疲勞。


  按法


  用指、掌、肘或肢體的其他部分著力,由輕到重地逐漸用力按壓在被按摩的部位或穴位上,停留一段時間(30s),再由重到輕地緩緩放鬆的手法為按法。具有疏筋活絡,放鬆肌肉,消除疲勞,活血止痛,整形復位等作用。拇指按法適用於經絡穴位,臨床上常與拇指揉法相結合,組成按揉複合手法,以提高按摩效應及緩解用力按壓後的不適感,掌按法多用於腰背部、肩部及四肢肌肉僵硬或發緊、也用於關節處,如腕關節、踝關節等。用指端、肘尖、足跟等點按穴位,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方法與步驟。


  1.用指、掌、肘或肢體其他部分著力於皮膚上。


  2.由輕到重地逐漸用力按壓在被按摩的部位或穴位上,停留一段時間,再由重到輕地緩緩放鬆。


  3.按法中以指按法和掌按法兩種最為常用。拇指或示、中、環指面著力,按壓體表某一部位或穴位,稱指按法。用單掌或雙掌掌面或掌根或雙掌重疊按壓體表某一部位,稱掌按法。


  ()動作要領


  1.按壓著力部位要緊貼體表不可移動,操作時用力方向要與體表垂直,由輕逐重,穩而持續,使力達組織深部。


  2.拇指按穴位要準確,用力以病人有酸、脹、熱、麻等感覺為度。


  摩法


  用示指、中、環指指面或手掌面著力,附著於被按摩的部位上。以腕部連同前臂,作緩和而有節奏的環形撫摩活動的手法為摩法。具有和中理氣,消積導滯,調節腸胃蠕動,活血散瘀和鎮靜、解痙、止痛等作用。刺激輕柔緩和舒適,常用於按摩的開始,以減輕疼痛或不適;常配合揉法、推法、按法等手法,治療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痛經等病症。


  () 方法與步驟


  1.用示指、中、環指指面或手掌面省力,附著於被按摩的部位。


  2.肘關節要微屈,腕關節要放鬆,指掌關節自然伸直,輕輕放在體表上;腕部要連同前臂在皮膚上作緩和協調的環旋移動。


  ()動作要領


  1.可沿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均勻往返的連貫操作。


  2.每分鐘頻率約為120次。


  3.用力不可太重。


  拍擊法


  用手掌或手的尺側面等拍擊體表的手法為拍擊法。常用的有拍打法、叩擊法和切擊法3種手法。均具有促進血液迴圈,舒展肌筋,消除疲勞和調節神經肌肉興奮性的作用。多用於肩背、腰臀及四肢等肌肉肥厚處。緩緩的拍打和叩擊,常用於運動後加速消除疲勞;用力較大,頻率較快,持續時間短的切擊。,常用于運動前提高神經肌肉興奮性。單指或多指的叩擊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方法與步驟


  1.拍打時,兩手半握拳或五指併攏,拇指伸直,其餘四指的掌指關節屈曲成空心掌,掌心向下。叩擊時,兩手握空拳,尺側面向下。也可用5個手指或3個手指或一個手指指端叩打在一定的部位上。切擊時,兩手的手指伸直,五指併攏,尺側面向下。


  2 兩手有節奏地進行上下交替拍打。


  () 動作要領


  1.拍打時,肩、肘、腕要放鬆,以手腕發力,著力輕巧而有彈性,動作要協調靈活,頻率要均勻。


  2.叩擊和切擊時,以肘為支點進行發力。叩擊時肩、肘、腕要放鬆;切擊時肩、肘、腕較為緊張,力達組織深部。動作要協調、連續、靈活。


  抖法


  分肢體抖動法和肌肉抖動法兩種。肢體抖動法時,用雙手或單手握住肢體遠端,微用力作連續小幅度的上下快速抖動。肌肉抖動法時,用手輕輕抓住肌肉,進行短時間的左右快速抖動。具有疏筋通絡、放鬆肌肉、滑潤關節的作用。多用於肌肉肥厚的部位和四肢關節,常用於消除運動後肌肉疲勞,是一種按摩結束階段的手法。


  ()方法與步驟


  分肢體抖動法和肌肉抖動法兩種。


  1.用肢體抖動法時,用雙手或單手握住肢體遠端,微用力作連續小幅度的快速抖動(上肢可做上下左右的抖動,下肢一般可做上下抖動)


2.用肌肉抖動法時,用手輕輕抓住肌肉,進行短時間的左右快速抖動。


  ()動作要領


  動作要連續、均勻,頻率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抖動的幅度要小,頻率一般較快,用力不要過大。


運拉法


  用一手握住被按摩者關節遠端肢體,另一手握住關節近端肢體,在關節的生理活動範圍內作被動性運動的手法為運拉法。具有滑潤關節,舒筋活血,防止或松解關節粘連,改善關節運動功能和糾正小關節處的微細解剖位置改變等作用。適用於四肢關節及頸腰部。常在按摩的後階段使用,能增進關節的活動幅度和消除關節屈伸不利等疲勞性酸痛。


  ()方法與步驟


  1.按摩者一手握住關節遠端肢體,另一手握關節近端肢體。


  2.在關節的生理活動範圍內作被動性的運動。


  3.常用的有肩、肘、腕、髖、膝、踝等關節的運拉法。


  (1)肩關節運拉法:按摩者一手握住腕部或托住肘部,另一手按在肩部上方,然後使肩關節作外展、內收、旋內、旋外及環轉運動,


  (2)肘關節運拉法:按摩者一手握住前臂遠端,另一手輕輕托住肘後,然後使肘關節屈伸及旋轉運動。


  (3)腕關節運拉法:按摩者一手握住腕關節上方,另一手握住手掌中部,然後使腕關節作屈伸、內收、外展及旋轉運動。


  (4)髖關節運拉法:被按摩者取仰臥位,髖、膝屈曲。按摩者一手握住小腿下部,另一手扶住膝部上方,然後作髖關節的屈、伸、外展、內收和環轉運動。


  (5)膝關節運拉法:被按摩者取仰臥位。按摩者手握住踝部,另一手按於膝關節上,然後使膝關節作屈伸與旋內旋外等運動。


  (6)踝關節運拉法:被按摩者取坐位或仰臥位。按摩者手握住小腿下部或托住跟部,另手握住前足掌,然後作踝關節的屈伸、內收、外展及旋轉運動。


  ()動作要領


  1.運拉時動作要緩和,用力要穩;動作幅度要在生理活動範圍內做到由小到大。


  2.作環轉運動時,可沿著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進行。


  拿法


  用單手或雙手的拇指與食、中兩指,或拇指與其他四指指面著力,作相對用力,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進行有節律的提拿揉捏為拿法。具有疏通經絡,解表發汗,鎮靜止痛,開竅提神,緩解痙攣等作用。主要用於頸項、肩背及四肢部。臨床上常拿風池等穴位及頸項兩側部位,治療外感頭痛;也用於運動過程中振奮精神,是穴位按摩的常用手法。


  ()方法與步驟


  1.用單手或雙手的拇指與示、中兩指,或拇指與其他四指指面著力。


  2 作相對用力,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進行有節律的提拿。


  ()動作要領


  1.操作時肩臂要放鬆,腕要靈活,以腕關節和掌指關節活動為主,用指面相對用力提拿。


  2.用力要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


  3.拿法刺激強度較大,拿捏持續時間宜短,次數宜少,拿後應配合使用輕揉法,以緩解強刺激引起的不適。


  滾法


  用手背近小指側部分或小指、無名指、中指的掌指關節突起部分著力,附著於一定部位上。通過腕關節伸屈和前臂旋轉的複合運動,持續不斷地作用於被按摩的部位上,此為滾法。具有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緩解肌肉痙攣,增強肌肉的活動能力和韌帶的柔韌性,促進血液迴圈及消除肌肉疲勞等作用。本法壓力較大、接觸面積較廣,適用於肩背部、腰骶部及四肢部等肌肉較肥厚的部位,常用於治療運動損傷及消除肌肉疲勞。


  () 方法與步驟


  1.用手指背側小指、無名指、中指的掌指關節突起部分著力於皮膚上。


  2.通過腕關節伸屈和前臂旋轉的複合運動,持續不斷地作用於被按摩的部位上。


  ()動作要領


  1.肩臂和手腕要放鬆,肘關節微屈約120 ,即腕關節屈曲、前臂旋後時向外滾動約80 ,腕關節伸展,前臂旋前時向內滾動約40


  2.著力要均勻,動作要協調而有節律,一般滾動的頻率每分鐘約140次。


  刮法


  拇指屈曲,用指甲(也可用硬幣、匙等代替)在病變部位作單方向的勻速刮動的手法為刮法。松解粘連,消散瘀結,改


  善病變部位的營養代謝和促進受傷組織的修復。常用于治療髕骨張腱末端病。


  ()方法與步驟


  1.拇指屈曲,用指甲(可用硬幣、匙等代替)著力於病變部位上。


  2.拇指端屈曲作單方向的勻速刮動。


  ()動作要領


  1.刮動時用力要均勻。


  2.刮時可蘸些水,切勿損傷皮膚。


  掐法


  用拇指指端或指甲緣著力,選取一定的部位或穴位,用持續或間斷的力垂直向下按壓的手法為掐法。具有消腫,防止粘連及開竅醒腦,提神解痙,行氣通絡的作用,適用於消除局部腫脹。常用於急救,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方法與步驟


  1.用拇指指端著力,選取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


  2.用持續或間斷的力垂直向下按壓。


  ()動作要領


  1.用於局部消腫時,必須從腫脹部位的遠心端開始,以輕巧而密集地手法向下切壓皮膚,依次向近心端移動,移動的速度宜緩慢,用力不可過大。


  2.用於點掐穴位時,要手握空拳,拇指伸直,緊貼示指橈側緣,用拇指指端或指甲(以指代針)著力於穴位上,用力逐漸加重,以引起得氣為度,掐後輕揉局部以緩解不適感。


  3.用於急救時,手法宜重、快,但要防止指甲刺破皮膚。


  筋法(提彈法)


  用拇指與示、中兩指或拇指與其他四指指腹將肌肉或肌腱速提速放的手法為彈筋法。具有舒筋活絡,暢通氣血,解痙止痛,對局部神經有強刺激作用。一般用於治療肌肉酸痛和肌肉痙攣等。


  ()方法與步驟


  1.用拇指與示、中兩指或拇指與其餘四指指腹將肌肉或肌腱拿住。


  2.象木工彈墨線一樣的形式,拿住肌肉速提速放。


()動作要領


  1 用指腹著力,切勿用指端用力內掐。


  2.用力要由輕到重,剛中有柔,每處每次可提l3下,然後使用輕揉法,以緩解因提彈而引起的不適感。


撥法(分筋、撥筋)


  用雙手的拇指指端陷壓於一定部位上,適當用力作與韌帶或肌纖維垂直方向來回撥動的手法為撥法。具有分離粘連,消腫散結,解痙止痛等作用。常用於治療肌肉肌腱和韌帶的慢性損傷。撥與揉結合,即撥揉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一)方法與步驟


  1.用雙手拇指或單拇指的指端陷壓於一定部位上。


  2.適當用力作與韌帶或肌纖維垂直方向的來回撥動。


  ()動作要領


  操作時拇指端要深按於韌帶或肌肉、肌腱的一側,然後做與韌帶和肌纖維成垂直方向的撥動,好象彈撥琴弦一樣。也可沿筋內的一端依次向另一端移動彈撥,使局部有酸脹感,並能耐受為度。


  理筋法(順筋法)


  用拇指指腹壓迫傷部,順著肌纖維,韌帶或神經行走的方向緩慢移動,以順理其筋的手法為理筋法。具有調和氣血,順筋歸位的作用。多用於治療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


  ()方法與步驟


  1.用拇指指腹壓迫傷部。


  2.順著肌纖維、韌帶或神經行走的方向緩慢移動,以順理其筋。


  ()動作要領


  1.操作時傷部應儘量放鬆,用一手拇指指腹固定傷部的健側端,另一手拇指指腹沿著韌帶、肌纖維和神經行走的方向向患端順理,也可以從傷部的上端向下端順理,反復數遍;


  2.用力必須均勻持續,指腹移動必須緩慢。


  捏法


  1.用拇、食兩指或拇、食、中三指提捏某一部位稱為捏法。


  2.用力較輕,適用於淺表的肌膚組織。


  3.捏法應用於脊部稱為捏脊。較長用於幼兒,可治療消化不良。


  扳法


  1.用雙手向同一方向或相反方向用力,使關節伸展或旋轉,稱為扳法。


  2.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四肢關節功能障礙及脊椎關節小關節錯縫等症。


  3.常有:頸椎扳法、腰椎扳法、肩關節扳法(內收、上舉)、


  拉法


  1.拉法屬於牽拉、拔伸的方法,故也稱為牽引法或拔伸法。


2.本法較多應用于中醫傷科的正骨方面。


  3.應用時動作要穩而持續,不可用一突發性的猛力;要根據不同的部位和病情,適當控制牽引拔伸的力量和方向。


  4.常有:頸椎拔伸法、肩關節拔伸法、腕關節拔伸法、指間關節拔伸法。



saltershltjeh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體有很多穴位,經常按摩可以起到防病祛病、保健養生的作用。您知道嗎?有些穴位通過按摩可以提高性愛品質,預防男性疾病發生的作用。因此,為了福,不妨常常按摩這些壯陽養性的養生穴位吧!


委中穴:防性欲下降


膝蓋後方的穴道主導生殖器官的神經延伸到這裏,用手指輕輕按摩委中穴位,能提高性亢奮度,同時對緩和緊張情緒引起的性欲下降特別有效。


腎俞穴:強壯腎氣


腎俞穴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 寸處,左右各一個。這裏是腎經的主要穴位,經常按壓可以強壯腎氣,增強腎的功能,尤其對性冷感有幫助。


天柱穴:提高性欲


天柱穴在頸部後正下方凹處,後發際正中旁開約2 釐米左右即是此穴。使用拇指按摩此處。後腦至頸部屬於性感帶,如果愛撫這裏的話,會有一種觸電般的酥麻感覺,能充分達到前戲的效果。


膈俞穴:喚醒性感覺


膈俞穴在肩胛骨和脊椎骨之間,左右各有一個。可以用指壓的方式促使血液流通,也可以用手指按摩膈俞穴,能幫助身體感覺一種難以言喻的快感。


承扶穴:增加性感受力


承扶穴位於臀部橫紋線的中央下方。這裏是性感帶最為密集的地方,指壓時可以用力些。主導生殖器官的神經從此處經過,經常按壓可以增加對性的感受力。


命門穴:平衡性能力


命門穴位於腰部,後正中線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約與肚臍在同一水準處。用拇指按住命門穴,以感覺酸脹為度,揉動數十次。按摩命門穴有催情的作用,能改善性冷感,平衡和回復性功能。


商陽穴:健體


商陽穴位於食指靠拇指一側,在指甲角正後方2毫米的地方,這個穴位位於大腸經脈上,經常掐一掐這裏,能調節消化道功能,加快人體新陳代謝,對身體有強壯補益的作用。強壯的身體也是擁有高品質性愛的條件之一呦。



saltershltjeh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